当前位置:首页 >> 赛高说法 >> 正文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2015-6-16 15:40:05 案例改编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2013年9月4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陕西传媒网等各大网络媒体铺天盖地出现了一篇题为“陕西破获跨五省特大贩毒案 缴获冰毒11.15公斤”的新闻报道,我省公安厅、渭南市公安局和白水县公安局历时4个多月成功摧毁了一个跨粤、湘、陕等五省的特大团伙贩毒网络。

  2013年7月16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田某伙同陈某驾驶车牌号为粤TAU44的本田商务车携带冰毒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出发,前往陕西运送毒品。当晚23时许,车辆行驶至G40福银高速湖北省郧西县服务区旁高速路上后,与陕西前来接收毒品的李明等人成功交易。交易成功后,所有人驾车前往陕西西安方向,途径福银高速鄂陕界时,被白水县公安局在湖北省漫川关收费站一举抓获,现场从刘某所驾驶的轿车上查获冰毒10公斤、麻古85.55克(后经某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其成分均为甲基苯丙胺)。

  在被抓获的34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一名80后出租车司机名叫张煦,其战友即同案犯李明因为不认识去湖北的路便让张煦帮忙开车去湖北办个事,怎料这张煦一去却被警方以涉嫌贩卖毒品罪抓获,在得知涉案毒品达十余公斤后,刹那间他整个人都蒙了。张煦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性格开朗,与年轻美貌的妻子是恩爱有加,妻子前不久又刚为家里添了一名可爱的男婴,夫妻俩的小日子虽比上不足但也比下有余,他满心欢喜以为此次出行可以为孩子多赚一笔奶粉钱,可他打死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成为了外人口中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这令他非常懊恼和沮丧。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而在法律如此明确的规定下,这名80后出租车司机的人生轨迹又将何去何从?

  因为跨省作案、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该案被检察机关一共退回补充侦查了两次。经查阅案卷,我们发现:1、犯罪嫌疑人李明供述是他叫张煦帮忙开个车,也并没有告诉张煦去湖北干什么;2、犯罪嫌疑人李明、王某都供述:在湖北漫川关交易毒品时,张煦并未下车;3、公安机关查获的十余公斤毒品并非是从张煦所驾驶的车辆上搜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如果检察机关推定张煦对贩卖、运输毒品构成明知,则其很可能因这十余公斤的毒品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甚或死刑,想要再与家人团聚是遥遥无期的了或者根本就是阴阳两相隔;而一旦检察机关认定其构成此罪证据不足则可免受牢狱之灾,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共享天伦,检察机关的一念之差决定了张煦此后一生的命运,真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还记得第一次随指导老师邓建军律师去看守所会见张煦时的场景,白水县看守所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就连会见室的桌椅都布满了灰尘,一切都那么应景地颓废、荒芜。张煦进入会见室的时候,身穿橙色囚服、双手戴着手铐,眼神里充斥着与这个年龄极不相符的消极和对抗,可当我们介绍完自己的身份时,他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激动地直说:我是冤枉的,求求你们快点救我出去。彼时他双眼噙满了泪花,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那急切的求生欲,那种对自由的极度渴望,那么一瞬间我深深感知到了律师这个职业所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感。

  之后我随邓律师多次会见了张煦,我们查阅了34名犯罪嫌疑人多达十几本厚重的卷宗,查找大量相关法律法规,不厌其烦地与主办检察官就案情进行沟通,并向检察机关递交了一份法律意见书。我们认为张煦对此次交易、运输毒品主观上不构成明知,不能简单以其他同案犯供述的:“张煦可能知道、我想他应该知道”为由便径行推定张煦构成明知,这与法定的疑罪从无原则完全背道而驰;更何况现有证据并不能表明张煦客观上实施了交易、运输毒品的行为,主客观均不符合贩卖、运输毒品的构成要件,建议检察机关对张煦作出存疑不诉之决定。最终,在我们多番努力下,张煦终于以“白水县公安局认定张煦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被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当被宣告决定不起诉的那一刻,张煦整个人几近疯狂,连他头顶的那片天空都显得分外晴朗。

  那是冬日里一个温暖的日子,白水县看守所高墙外站着两位鬓发斑白的老人、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带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看守所大门缓缓打开的一瞬,张煦几乎是扑到父母妻儿的面前,他在这高墙内度日如年地整整生活了476天,忍受着这日复一日的煎熬和痛苦,庆幸的是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张煦的人生终是滑向了那人间天伦。

  从张煦涉嫌贩毒一案最终的处理结果上,我们有幸看到了我国法律对人权的极大保障,使得刑法意义上的疑罪从无原则不再是纸上谈兵,法治社会的建设虽举步维艰,但我们依然能看到律师界的同行们正行走在法律和正义的朝圣之路上,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带着荆棘的王冠、握着正义的宝剑,用青春、用岁月、用信仰共同谱写着我们法律人的中国梦!

    注:案例中涉及的人名均使用化名。

  责任编辑:赛高律师)